分享
很快就要迎來2019年的春節了。雖然身居海外,但絕大多數華人家庭依然非常重視這個一年當中最重要的中國傳統節日。尤其對于小孩子,更是體味中國文化的好時機。 “春節是什么節” “是中國人的新年呀” “不是剛剛過完新年嗎?” “那個是陽歷的新年。春節是中國人使用的農歷新年。” “什么是陽歷?什么是農歷?” ...... 家長朋友,面對好奇小孩的無休止追問,能夠給他們滿意的答案嗎?捫心自問,要想簡單的解釋清楚這么多種不同的日歷還真不容易。曾經問過一些朋友和長輩,真正能講清楚的,幾乎沒有。今年女兒又問同樣的問題。雖然每年都會跟她解釋,但寥寥幾句的敷衍,當然無法完全解開她的疑惑。于是趁著假期跟她一起,打開電腦,查看資料,希望能徹底了解這些“歷”到底是怎么回事。 首先要搞清楚幾個基本的概念。 1、各種“歷”都是跟太陽、月亮和地球以及相對的位置和運動關系有關。 2、一天、一個月、一年的界定 一天(地球自轉一圈 ) 一個月(月球圍繞地球轉一圈)(陰歷的理論基礎) 一年(地球圍繞太陽轉一圈 )(陽歷的理論基礎) 3、公歷就等于陽歷,是世界通用的日期體系,也就是當今我們平常使用的日期系統。 4、農歷不等于陰歷。農歷是一種陰陽合歷。中國古代是農耕社會,農歷是指導農事的日期系統。農歷的日期標注方式屬于陰歷的部分;而其中的24節氣,則是按照太陽年的24等分而得,這就屬于陽歷的部分了。 接下來,再了解幾個名詞的含義。 1、朔望月 (synodic months) 是指按照月亮盈虧圓缺變化,接連兩次出現相同月相所經歷的時間。每個月(初一 )看不到月亮的那一天稱為“朔”;月亮最圓的那一天(十五)為“望”。一個朔望月的長度,為29天12小時44分鐘3秒。一個月的天數,用整數表示,比較方便,因此有的時候是小月,也就是29天,有的時候是大月,30天。同時,為了保證每月的初一,必須是朔日,所以大小月的安排也是不固定的。 2、黃道 (ecliptic) 我們熟知的八大行星,在宇宙中是在同一個平面上圍繞太陽進行公轉,這個平面,我們就叫黃道。所以說黃道其實就是指一個平面。 3、月相盈虧 (phases of the moon ) 由于月球和地球相對于太陽的運行位置一直在變,在地球上看,月亮在不同階段的形狀是變化的。從新月、到半月、到滿月,再到半月、到新月,這個變化的過程就叫月相盈虧。 4、太陽年 (回歸年) 是以太陽為參照物,地球圍繞太陽轉一圈所需要的時間。一個太陽年,根據世界平均時間規定,為365天又5小時48分46秒。一個太陽年包含12.37朔望月。 5、置閏 是中國古代歷法為調節月亮運行周期與太陽運行周期的差距而采取的在某些年增加陰歷月數的方法。 因為一個太陽年包含12.37個朔望月(陰歷月)。十二個月為一年,算下來每個陰歷年就比太陽年少了11天,三年就少了33天,也就是說每三年太陽年就要比陰歷年多一個月左右。為了填補這個差距,古人就要在適當的年份里增加一個月,這種方法就叫做置閏,這也是古代帝王最關心的天文歷法問題之一。置閏是立法中非常復雜的學問。中國一直到祖沖之時代,才有了精密的置閏之法。 有了這些基本的概念為基礎,我們就比較容易理解陽歷、陰歷和農歷是怎樣的一種日期體系。 陽歷(solar calendar) 是太陽歷的簡稱,顧名思義,是一種以太陽變化周期為依據的日期系統。是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運動周期為基礎而制定的歷法。也就是一個太陽年,為我們目前公認的一年。陽歷的月份,日期,都與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較好的符合,根據陽歷的日期,在一年中可以明顯的看出四季寒暖變化的情況。 陰歷 (lunar calendar ),跟陽歷是相對的,是一種基于月亮變化周期日期系統。在天文學中,主要指按月亮的月相周期來安排的歷法。以月球繞行地球一周為一個月。根據上面講到的朔望月以及置閏的來龍去脈,就不難理解,為什么我們的春節,也就是中國陰歷的新年,跟陽歷的新年總是不能在同一天,而且都是在之后。 農歷,也會被稱為夏歷,是我國古代的歷法之一。按照陰歷日期的標注方法,即全年12個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354天,或者355天。再按照相應的規則,每隔幾年會有一個閏月,也就是當年為13個月。另外又根據太陽的位置,把一個太陽年分成24個節氣(關于節氣,我們將在以后的分享中逐個了解),這樣方便于農事。紀年用天干地支搭配,60年周而復始。 總結一下: 陽歷,是依據太陽年為依據而制定的日期體系。以此能較為準確的劃分氣候類型和四季時段;根據陽歷日期,可知寒來暑往的四季變化,但它不能顯示月亮的圓缺,這對那些需要根據月相了解潮汐變化的人來說是不便的。 陰歷,是以朔望月和置閏為依據而制定的日期體系;以月亮的圓缺周期(即朔望月,等于29.5306日)為一個月,積12個月為一年。它完全不考慮太陽的周年視運動規律,因而陰歷的日期不能顯示四季冷暖。這種歷法實用價值太小,現在除伊斯蘭教外,已棄置不用了。 農歷,是以陰歷為依據來記錄日期,以陽歷為指導,來劃分24節氣。它揚陽歷之長避陰歷之短,取陰歷的月為月,陽歷的年為年,即以朔望月為月,以回歸年作為一年的平均長度。所以農歷是加入陰歷成分的陽歷,帶有陽歷因素的陰歷。根據農歷日期,既可知道潮汐漲落,又可基本掌握四季更替。農歷是我國獨創,它閃耀著我們祖先的智慧之光。 這樣,是不是可以清楚的跟孩子們解釋,中國人為什么每年要過兩個新年了? |
|